如何定义“汇佳学生”?
形容词有太多,因为这个群体是多元的。就像汇佳学生自己说的,连“好”学生都不是“标准版”的。
但这些形容词里,一定有一个词叫“圈子”。这个“圈子”并不指的是学生时代的“小圈子”或“小团体”,而是他们离开校园后、走入社会时,相互扶持的情谊、志同道合的价值观和资源的互通与共享。
在采访汇佳优秀校友、曾经的奖学金获得者刘思远时,他告诉我,在汇佳,他不仅收获了至关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群“好朋友”。
其中,有几个亲密好友与他相互扶持、陪伴了20年,彼此见证了他们的汇佳青春、留学蜕变、事业成就以及美满生活。
“无论在哪里,进入对的圈子很重要。回过头来看,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生活,在对的圈子里,才能做对事。”
本期摘“金”校友录,将讲述汇佳校友刘思远的故事,或许,你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另一种汇佳学生的样子。
最近,刘思远很忙。刚从京东离开的他,开始步入事业的冲刺期——创业。
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后,刘思远走在一条非常清晰的事业路线图上,从未偏离。
毕业后就进入了甲骨文,随后在埃森哲、联想等世界五百强公司就职高层管理,之后又拥抱互联网时代下的新业态……刘思远的目标明确:在供应链领域成为“专家”。
每一次选择,他都非常明确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每一个选择,都成为他填补短板的一个机会。
“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更有利于成长的圈子里,无论是求学还是现在的事业和生活。”
选择一个圈子,就是选择一群同伴、一个环境、一种价值观,刘思远说,很庆幸,父母在他懵懂之时,帮他做出了第一个圈子的选择——汇佳。
这个选择,不是没有怀疑过
作为汇佳第二届IB毕业生,刘思远和他的同学们是当时中国少数的IB学习者。
1997年,汇佳学校正式成为IBO世界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批开设IB课程的中国学校。这在当时中国教育界都是一次“大事件”。
当时,出国留学的道路很窄,除了从公立高中毕业后,通过中介出国之外,大家都不知道还有一种教育体系可以让孩子从高中阶段就可以与国外课程“无缝对接”。
刘思远的父母,就是在这个时候,选择让孩子加入IB教育体系,成为中国早期的IB学习者。
但最早吃螃蟹的人,也最不轻松。IB教育,对于汇佳这样一所中国学校来说,并无太多前路可借鉴。
老师们在摸索,学生们也在摸索。
刘思远说,当时那些教过他的老师很多令他至今印象深刻,比如化学老师陆老师和数学老师兰老师。
“他们不仅专业课出色,英语也非常棒!这在当时的中国学校里是非常少见的……他们付出了很多,用英文授课、用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另一种方法做教育……我们作为学生很骄傲。”
尽管如此,对于这条少数人选择的路,刘思远的父母也不是没质疑过。毕竟,一旦选择走下去就意味着放弃其他的可能性,比如,高考。
刘思远还记得,99IB正式开学前,父母坐在车里,绕着校园门口的花坛转了一圈又一圈,反复思量的,就是还要不要沿着IB这条路走下去。
最后,是学校的决心和用心打动了他们,其中,也有刘父刘母对IB教育本身的逐渐肯定。
刘思远,也在学校里经历着变化。
他越来越能够与外教顺畅交流,甚至成为朋友;各门成绩越来越优秀,连续多年拿到奖学金,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早期汇佳学生会的搭建……这些变化,都让父母感到宽慰。
当然,他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刘思远说,他的高中同学中,有一半以上是20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的。他们相互扶持,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在生活、学业、事业中。
在汇佳的平台中,他们相识,在多年间的生活阅历中,他们不断磨砺,相互扶持,彼此长成了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回首这段求学时光,刘思远说,这份情谊,是他在汇佳最珍贵的财富。
“多元文化,让我打破圈子”
从汇佳毕业后,刘思远来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
同期的中国留学生中,大多是经过语言预科学习后才来的,相比之下,年龄偏小刘思远反而英语能力更出色。
在适应了国外学习生活后,刘思远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都在华人圈子里呆着。
“因为我在汇佳期间就经常与外教交流,这些外教来自各个国家、各种文化背景。所以对于我来说,交流应该是最不成问题的。”
因此,他搬进了一个吉尔吉斯斯坦朋友家里。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的朋友也大多都是英国人或外国留学生。
刘思远说,正是迈出这一步,让他在多元文化思维上有了巨大的改变。以前,在汇佳埋下的一颗种子,现在使他获得了广泛的朋友圈。
这个朋友圈,让他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完全融入当地生活,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刘思远说,这才是留学的意义。
选对中心点,不断扩大“圈子”的边界
每一个选择,对于刘思远来说,都是一次对自我边界的又一次突破和延伸。
“我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因此我希望不断增进自己的长版,成为专家型的人才。”
在这个基础上,刘思远在自己的事业版图中不断精进自己,寻找自己还有哪些需要填补的能力“短板”。
在甲骨文,他了解了一个现代公司的运作机制,从软件供应商的角度思考问题;当他意识到自己还应当具备用户思维、了解用户的需求痛点时,他走入咨询行业,在埃森哲从事供应链的相关咨询工作;后来,他意识到,这还不够,他需要去真正作为企业的一员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他选择了联想,这让他收获了甲方思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是时候该走进新技术和新零售业态下的供应链了,因此,他选择了京东……
刘思远所有的选择都在供应链的圈子里发生着,但他却在每次尝试中不断试着突破现有圈子里的边界,让自己的职业领地大一些,再大一些。
他目标清晰,常说的一个词,是“以始为终”。
“我希望我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不断给自己赋能。同时,明确目标,在这个目标下,不断扩大自己的圈子,扩展自己的职业边界和技能边界,当然,也包括资源边界。”
如今,刘思远进入了事业的新高度——创业。他和伙伴们依旧锁定物联网驱动下的供应链行业。
不断奔跑的他,离梦想又近了一些。
如今的他,事业更加繁忙,但时常仍不忘和朋友们聚会、畅聊。这些朋友大多都还是他在汇佳时期的同学。
刘思远说,他和他的朋友们,除了具有相似的生长环境、价值观之外,这种源自中学时代的友情,比起其他任何时候的友谊而言,更有不可替代的纯真。
这种感情历久弥新,20年来,一直是他们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历经磨难与艰险的时候,他们相互支持;在攀登人生又一个的新高度时,拥抱、分享喜悦。
谁说他们的未来不会更精彩呢?
让我们祝福刘思远,祝愿他在事业上再次丰收;也祝愿他和他的汇佳同学,友情松柏常青。